English

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

1998-03-3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杨志清 我有话说

3月25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对华新政策文件。这是继欧盟委员会建议不再把中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和欧盟外长理事会决定今年不再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针对中国的提案之后,欧盟对中国的又一个重要姿态。

1995年欧盟制订了《中欧关系长期政策》。但在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今天,大国之间的关系,地区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调整之中。近年来,中国同俄罗斯建立了定期首脑会晤制度,同日本一直保持着高层互访,同美国也恢复了高层往来。中欧之间尽管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但新政策文件承认,相比之下欧中关系还比较薄弱。欧盟需要以更长远的目光,更积极的态度,把对华关系提升到欧美、欧日、欧俄关系同等水平。

中共十五大和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各项改革计划使欧盟深受鼓舞。广阔的中国市场给欧盟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基于以上认识,新政策把加强和发展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对话作为重点,其中包括:提议建立中欧首脑定期会晤的机制;希望7大工业国更加关注同中国有关的问题;支持中国同经合组织继续对话;就地区和国际问题加强同中国的磋商;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解决互相之间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等等。但对话的基础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我们注意到,新政策文件中多次使用了“把中国纳入……”,“敦促中国……”,“推动中国……”等措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盟“以我为主”、居高临下的态度。

新政策就推动中欧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设想。比如,考虑在环境、社会保障、培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等方面提出一些明确合作项目;帮助中国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服务体制;推动双方企业之间的合作,给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企业提供帮助;欧洲投资银行考虑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扩大科技和文化交流合作,等等。相信这些具体措施的落实会对中欧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欧盟虽然承认“中国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向世界开放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强调自己是“最积极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支持者之一”,但在具体谈判中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灵活态度,一再坚持超出中国目前承受能力的过高要求。在双边贸易问题上,委员会建议取消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修正对中国反倾销程序,但理事会对这一提议迟迟不予讨论。更令人奇怪的是,就在新政策公布的同一天,委员会又决定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棉坯布征收15.7%的反倾销税。近年来,欧盟对中国的不公正反倾销调查一直有增无减,欧盟对中国的手套、鞋、玩具等7大类产品还一直设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反倾销调查和数量限制已成为中欧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总体上说,新政策尽管含有一些向中国施压的内容,但这一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政策性文件,还是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有益于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